WFU

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

打造好眠後盾!盤點常見助眠產品與建議劑量

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
現代人普遍面臨入睡困難、睡眠淺短或夜間易醒等問題。根據研究,睡眠不佳不僅影響日常精神與情緒,更直接削弱免疫功能、代謝健康與運動表現。高強度運動會引發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,若睡眠不足則可能加劇肌肉損傷與神經疲勞。因此,提升睡眠品質與抗壓能力,有助於減少細胞損傷、增進運動後恢復。而除了生活習慣與心理壓力,飲食與營養更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關鍵因素之一。

本文將結合最新研究,帶你認識助眠營養素的科學機制,並提供從飲食到補充品的完整策略,幫助你輕鬆入睡、睡得深沉。

2025年7月11日 星期五

「鈣+鎂=好入眠?」科學還是安慰劑?

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睡眠基金會的統計,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睡眠困擾。在忙碌與壓力交織的現代生活中,愈來愈多人轉向補充劑尋求自然助眠方案,其中「補鎂」與「補鈣」是最常見的選擇之一。這些礦物質真的能幫助入睡嗎?

本文將從科學實證探討其效果,並特別分析對運動員族群的潛在價值。

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

選手分晨型夜型?團隊的睡眠管理怎麼做

 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當比賽拖到晚上,選手的睡眠品質也經常隨之受到挑戰。研究指出,晚間比賽後,運動員的總睡眠時間常常減少、入睡時間延後,甚至還會出現淺眠與日間疲倦的狀況。這些不僅影響選手的恢復與情緒穩定,也可能直接牽動下一場比賽的表現。

因此,運動團隊的角色不只是安排訓練與比賽,更應主動納入「睡眠管理」作為恢復策略的核心。透過團隊的介入與整體系統的設計,我們可以讓選手「不只是多睡,而是睡得更好」。


破解夜間出賽後的睡眠難題

 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
「比完賽、散場後,我全身還在燃燒,腦中回放著每個關鍵瞬間——根本停不下來。」這是許多運動員參加晚間比賽後的常態。即使賽事已結束、燈光已熄滅,人卻還醒著,心跳與情緒都還沒降溫。

根據系統性文獻回顧,精英運動員在比賽當晚的總睡眠時間平均減少80分鐘,睡眠效率也下降,尤其比賽開始時間晚於18:00時更為明顯。然而睡眠對運動員來說,不僅是生理恢復與運動表現的基礎,更牽動著記憶整合、情緒調節與免疫系統的穩定。

為了破解「夜賽後失眠」的困境,本文將從生理機制、行為策略到飲食,逐一拆解應對之道。

2024年10月8日 星期二

使用桑拿服減重的科學與風險

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在技擊運動的備賽過程中,控制體重往往是進入比賽量級的關鍵因素。許多運動員會在訓練中穿上桑拿服(Sauna Suit),期待加速流汗、快速「減重」。然而,這項作法究竟是基於科學,還是流傳已久的錯誤觀念?本文將透過最新研究,拆解桑拿服訓練背後的生理機制、效益與潛藏風險,協助運動員更理性地制定減重策略。


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

菁英運動員的營養補充劑懶人包

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在競技運動領域中,營養補充劑已成為菁英運動員提升表現、爭取競爭優勢的重要策略。根據統計,運動員使用營養補充品的普及率可高達40%至100%,然而,多數運動員在選擇補充品時,並未依據可靠的資訊來源。為了提供更具科學根據的建議,本文彙整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(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, IOC)、美國運動醫學會(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, ACSM)等權威機構發布的共識聲明與研究資料,針對運動員常用的幾種補充品進行分析說明。

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

如何吃才能儘快從長新冠症中恢復?

 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早期,科學家以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COVID-19 是一種持續時間不到兩週的短暫、相對輕微的疾病。但在感染冠狀病毒(COVID-19)後,有些人會出現持續的症狀。只要在確診後3個月,症狀持續超過 8 週,就被稱為長期新冠病毒症狀 "Long Covid" 或COVID-19 後綜合徵 "Post-COVID-19 Syndrome",也就是染上新冠病毒的後遺症。

本文討論了飲食如何幫助您從中恢復,並列舉了一些與 Long Covid 相關常見飲食問題的對應方案。


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

假期飲食攻略——如何克服美食的誘惑?

 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假期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間——能夠與家人和朋友一起慶祝,並從學習/工作/訓練中得到喘息,藉此重新調整自己,重新開啟一個美好的生活。但假期間各式的購物、聚會行程,也常干擾了體重管理者原先的目標和時程。因此,在假期開始前,幫助自己制定能夠使您堅持更健康習慣的計劃,將使您在享受節慶的同時,還能夠保持健康。

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

競技運動員的飲食原則

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為了達到「更高、更快、更強」的訓練目標,競技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,必須有計畫性地挑戰自己身體的極限。因此,在訓練階段,特別是當訓練量或強度增加時,感到全身疲勞或有「急性」的疲勞感是很正常的,而這些疲勞的感受通常會隨著身體適應新的訓練量後消失。

上述疲勞恢復的前提是在有足夠的營養支持下,然而若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支持訓練負荷,運動員可能會長時間地感受到疲勞無法恢復、肌肉痠痛、經常生病、心情低落,甚至還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月經失調、疲勞性骨折等症狀,此時運動員可能正處於「低能量可用性(Low energy availability, LEA)」的情況之下。

好的飲食,可以避免經歷不必要的生理挫折,所以競技運動員應該時刻謹記本文中提到的飲食原則。

快速減重的策略、風險與安全的實施方式

作者:曾怡鈞營養師





在設有量級規範的運動項目,選手會以體重劃分,透過減輕體重以槓桿出競爭優勢是運動員的常見做法。因此賽前運動員必須實施“過磅”以對他們的體重進行驗證,而過磅後到比賽的時間,即是有多少可用的恢復時間,將決定了快速減重可帶來多少好處。

運動員常採取快速減重策略來達到目標體重,嚴重時可能會對健康與運動表現帶來危害。因此在說明快速減重策略之前,怡鈞營養師想先提醒教練以及運動員們,應該先了解危害風險,並設法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,才開始考慮實施這樣的策略。